新闻中心

+

我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取得积极成效

发布时间 : 2023-09-14 11:16:24

  NG体育当前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世纪疫情影响深远,逆全球化思潮抬头,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明显上升,世界经济复苏乏力。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,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,充分发挥外贸对稳增长稳就业、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。

  今年以来,我国着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,取得了积极成效,呈现出一些突出特点。一是贸易结构继续优化。1—8月份,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7.08万亿元,其中出口15.47万亿元,增长0.8%。电动载人汽车、锂离子蓄电池、太阳能电池等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保持强劲态势,成为外贸新增长点。二是对新兴市场出口持续快速增长。1—8月份,我国对东盟进出口4.11万亿元,同比增长1.6%,占进出口总额的15.2%;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合计进出口12.62万亿元,增长3.6%。上半年,我国对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增长1.5%,对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%;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7%和10.5%。三是民营企业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增强。1—7月份,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6.7%,明显快于全部进出口总额的增速,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2.9%,比上年同期提高3.1个百分点。四是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占比明显提升。上半年,中西部地区和东北三省进出口分别增长2.8%、4.5%,分别高出整体增速0.7个和2.4个百分点,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1%。

  从国际比较来看,今年以来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出口大都出现了下降或增速放缓,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出口下降,而我国外贸表现出强大韧性和核心竞争力。其主要原因在于,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,为外贸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同时,针对国际市场需求放缓等情况,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,帮助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应对挑战、有效捕捉市场机遇,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。今年4月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》,从强化贸易促进拓展市场、稳定和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、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、优化外贸发展环境5个方面,推出了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具体政策措施。这一系列政策“组合拳”效应明显,为我国外贸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,促进外贸保稳提质、增强韧性。

  当前,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,全球通胀仍处高位,金融市场脆弱性上升,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,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,我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稳定、不确定、难预料因素增多。但总体看,我国外贸具备稳规模优结构的条件和优势。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把握有利条件,以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,确保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目标任务,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贡献力量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:一是扎实推动前期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地,不断优化外贸服务体系,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。二是密切跟踪国际市场需求和我国外贸发展情况,及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。三是转变外贸结构,进一步扩大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,同时推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提质增效。

 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,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,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。

 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,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,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。

 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,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,用“大众话语”说清“理论话语”,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。

  “千万工程”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,以乡村经营为抓手,持续打通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转化通道,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。

 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,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,通过融合、碰撞和创新,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。

  我们仍需抢抓“十四五”应对窗口期,战略上保持定力,战术上灵活机动。在强化养老、托幼、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,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。

 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,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,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,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。

 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、最具创造性、最具能动性的要素,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。

 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、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、一二三次产业结构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、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,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。

 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,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,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。

 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,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。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,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。

 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,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、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。

 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,涵盖数字中国、数字社会、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,辐射企业、社会组织、个体等各类主体。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。

 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创造就业、拓展消费市场、创新生产模式、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。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,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。

 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、文化因素、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,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、社会各主体之间,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。

 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、思维方式、行为方式、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,社会关系和谐发展,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。

 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,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,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。

 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,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,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。

 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,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,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。

 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,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,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,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。

×
全国服务热线 : 0898-08980898